Tuesday, February 24, 2009

六百五十万华人向前走

马来西亚独立51年,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心中有很大的期待。51年对人生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分水岭。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已过去的51年只不过是历史的一小步。

51年前,全国人民不分种族,踏上建国之路。半世纪过后打造出民主、自由、繁荣、和谐及充满朝气的国家。

华人占人口4分之1,是马来西亚建国功臣之一,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它却屡遭到别有居心的政客所否定,将土生土长的华裔看作是“寄居者”,这是何等的不公平。

最新的一个例子,巫统升旗山区部主席拿督阿末依斯迈公然在集会上提出这样的一个论调:“orang cina hanya tumpang di sini”(华人只是寄居在这里)。

这番言论立刻引起全国华团、华人及政党的不满和抨击,网民也在网站上炮轰,狠批拿督阿末依斯迈的不负责任言论。

去年9月3日举行的内阁会议,已指示他必须公开道歉。民主行动党、马华公会及民政党,也向他严加批判。

我国内政部长拿督赛哈密赞扬华人为马来西亚经济贡献巨大,不仅在国家经济领域占一席之地,在本区域,甚至国际上都享有重要的地位。


政治领域角色重要

国家独立51年是一座里程碑,也是展望如何继续迈进的基石。马来西亚华人在这个基石上,流下许多血汗及辛劳,已是不应受到质疑的。令人感到遗憾的,只要提起华人的贡献,许多人似乎只把焦点放在经济领域上。

其实,姑且不论华人在商业、垦荒、种植、采矿等经济领域的成就,单单以政治上来说,马来西亚华裔先贤在独立建国道路上扮演的角色,已是格外重要。而这也是大马华裔与其他东南亚国家华裔最大的不同之处。

马来西亚华裔是当年抗英、抗日的壮士,更是随着国父东姑阿都拉曼到伦敦和英国政府进行独立谈判的代表团成员之一。

当独立建国时,华人是和各族同胞在一起的。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华人与各族人民都应享用平等的权利。我们是平起平坐的,你不能拿马来西亚的华人,和英国或欧洲的华人相比。马来西亚华人原本就是这个国家的建国一份子,不能把华人当成是在建国后,才来马来西亚享受成果的族群。

最近,马来西亚华人的称呼曾引起关心华人人士的关注。马来西亚有650万华人,绝大部分是马来西亚公民,通常我们都用“马来西亚华人”来称呼自己。可是,前槟城州首席部长林苍佑医生,却认为这样的称呼并不适当。

林医生认为,我国华人应自称“华裔马来西亚人”(Chinese Malaysians),而不是“马来西亚华人”(Malaysian Chinese)。不然,也可以用“Malaysians of Chinese Origin”来表达较为完整。


发扬维护中华文化

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今天是处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许多华裔的马来西亚人已走出国门,在国外扬名,也在国际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而又有人再转回头,在马来西亚出人头地,因此,我们不必有太多的忧虑。

在马来西亚这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及多元宗教的社会中,华校、中文媒体及华人社团,除了扮演发扬华文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角色,也在捍卫华人政经文教权益方面发挥积极的力量。

今天,我国拥有1千291间华文小学,60间华文独立中学和78间改制国民型中学。在大学及一些私立大学或学院都有开办中文系。95巴仙的华人子女都是进华小攻读。

中文媒体的成就,除了源自国内蓬勃发展的华文教育,更要归功于马来西亚华文报的办报人,以及我国8千个华团和华人社会对华文的热爱和坚持,贯彻文化传承使命。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有今天丰硕成果,族魂林连玉老师的丰功伟绩不可忽视。他对争取华文教育平等地位所作的努力,已经为华人社会树立一个不可动摇的精神典范。

我国建国元勋,马华公会创会会长,已故的敦陈祯禄,是马来西亚华人最敬佩的领袖。

在英国殖民地政府制定马来亚联合邦宪法,有90%华人无法取得公民权,陈祯禄大力反对歧视华人的不公平条文,号召展开全马总罢市,商家不开店,学生不上课,工厂不生产。

直至1957年4月7日,马华公会接受联盟政府草拟的独立宪法建议,“在1957年8月31日独立后,给华人及印度人一年的时间申请公民权”,并豁免申请者的语文考试。在马华公会大力推动下,在短短一年内,超过100万华人取得公民权,这是难能可贵。


学习经典信旧文化

中国学者宫哲兵说,陈祯禄不懂华文,却不时通过翻译作品阅读四书五经,并以中国儒家思想、忠义精神、大同境界作为本身与抚育子女的道德价值、人生追求。

他说:“敦陈也曾经这么说:每个华人都应该熟读《四书》《五经》这些古训,因为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道德、社会及政治生活的基础。我们还要明白中庸学说以及仁义礼智信五德的道理。我们华人应该在生活中和我们的固有民族特性表现一致才能保持我们的传统、习惯、制度和仪态,也才能通晓我们的经典和旧文化。

“除了老子的‘无为’和自然主义及孔子的道德主义和家庭主义,陈祯禄还懂得墨子的兼爱和实用主义、杨朱的宿命论、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及商秧和韩非子之现实主义、法理和重武学说呢!”

东南亚著名历史学者颜清湟教授指出,华人对政治的醒觉和参与,对马来西亚民主制度的实践和发展也贡献巨大。

如果没有华人的贡献,马来西亚不可能有今日繁荣昌盛的局面,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强劲姿态,来接受时代的挑战,勇往直前。


应采多元文化政策

他表示,马来西亚的历史和三大民族的构成,已经肯定它在文化建构方面所应该走的方向,那就是多元文化政策,这政策不仅是先进和合潮流,它还能兼顾到民族的自尊心,并发挥文化潜力。

他说,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发达,必导致文化的全球化,而民族文化的界线将越来越模糊;马来西亚如能把三大民族的文化和西方文化融会磨合,一个光辉灿烂的马来西亚文化将在亚洲出现。
他说,华人对马来西亚进展最大的贡献在于经济的领域,经济是国家的命脉,财富的泉源,一个国家的进步富强,全赖经济的支持,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先要富裕,经济基础雄厚,国家才能发展政治、社会、教育、文化、科技和军事。

他在结论中说,在教育与文化领域,华人把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教育制度带到这块土地,华文教育虽然经过一段艰难的历程,但它却能克服种种困难,稳步前进,成为中国和台湾以外最具活力的华文教育制度,为马来西亚培育双语和三语人才。


华人勇于内斗

51年前,马华社会是英殖民地的一个附属社会,它逐渐演变为一个新兴独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显示华社只有团结一致,并发挥华人固有文化的精神,才能克服种种困难,走出困境。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种族等因素交叉影响下找到自己的定位。

1996年,当我到美国亚特兰大观赏第26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时,抵步后在中文书店买了一本书,书名是《华人勇于内斗》,书中写出美国华人社会的内斗情况,令我痛心不已。

我国650万华人,要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不要把人力、财力及物力浪费在内耗之中;有智慧有学识的华人同胞,远离内斗,告别内耗,让华社在蓝海中前进,开创新的局面。

650万华人要勇敢地向前走,只有努力向前,才有美丽的明天在等待我们。也只有排除万难,向前迈进,才能为我们后代子孙建立美好家园。

作者:陈玉水
马华网站:时事评析

No comments: